龙八新闻

龙八国际金融三季报:回暖的和回落的

2023-10-31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龙八国际随着A股三季报的陆续披露,国有六大行、五大上市险企和43家上市券商的“成绩单”相继出炉。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实现归母净利合计1.05万亿元,日赚38.5亿元,经营业绩整体向好,不良率齐齐下降,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五大上市险企综合来看,中国人寿、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保和中国人保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69.78亿元,同比下滑17.37%。券商方面,多数机构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则涨跌不一。具体到三季度单季度表现来看,更有机构出现归母净利润亏损的情况,头部机构的表现也相对疲软。

  国有大行“成绩单”悉数亮相,从盈利指标来看,今年前三季度,六大行实现归母净利合计1.05万亿元,资产质量保持稳健。不过值得关注的是,受LPR下调、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调整等因素影响,六家国有大行前三季度净息差均有所下降,面临不小挑战。

  国有大行前三季度“成绩单”亮相。10月30日,中国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六家国有大行三季报出齐,从盈利能力来看,前三季度,六家国有大行实现归母净利合计1.05万亿元,日赚38.5亿元。

  六家国有大行中,归母净利润由高到底排序依次为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分别实现归母净利2686.73亿元、2554.54亿元,2073.56亿元、1748.58亿元、756.55亿元、691.66亿元。

  归母净利润增速方面,农业银行排名首位,该行归母净利润相较上年同期增长4.97%,建设银行位居第二,具体来看,该行归母净利润相较上年同期增长3.11%。邮储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较上年同期增长2.45%、1.88%、1.56%、0.79%。

  整体来看,六家国有大行经营业绩整体向好,盈利能力保持稳健增长。不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营收的分化不一。今年前三季度,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分别实现营收6512.68亿元、5884.4亿元、5333.58亿元,分别同比下降3.55%、1.27%、0.54%。

  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则分别实现营收4706.26亿元、2601.22亿元、1988.89亿元,增速分别同比增长7.05%、1.24%、1.66%。

  在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周茂华看来,前三季度,部分国有大行营收增速有所放缓,主要是受宏观经济和市场波动,银行持续让利实体经济影响,但整体看,在目前复杂经营环境下,银行保持盈利,资产质量平稳,足以反映国内银行经营韧性与稳健性。

  近年来,监管引导银行降低融资成本,让利实体经济,在此背景下,银行净息差(即“净利息收益率”)收窄态势明显,今年三季度,国有大行净息差仍面临不小压力。

  截至三季度末,建设银行利息净收入4684.25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3.05%。净利息收益率为 1.75%,净利差为1.55%,较上年同期均下降30个基点,该行称,主要受到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调以及市场利率低位运行的影响。

  截至三季度末,交通银行净利息收益率为1.3%,同比下降20个基点。谈及净利息收益率同比下降的缘由,交通银行称,一是资产端,受LPR下调后重定价周期持续、收益率相对较高的信用卡贷款和个人住房贷款面临一定增长压力等因素影响,贷款收益率下降较多。二是负债端,企业资金活化不足,叠加资本市场波动影响,零售客户储蓄倾向提升,人民币存款整体延续定期化趋势,同时受境外加息影响,外币负债成本上行,带动整体负债成本率同比上升。

  农业银行、工商银行、邮储银行、中国银行净息差也均出现下滑,具体来看,截至三季度末,上述四家大行净利息收益率分别为1.62%、1.67%、2.05%、1.64%,分别同比减少34个基点、31个基点、18个基点、13个基点。

  在业绩说明会上,也有银行高管对息差走势进行了展望。建设银行首席财务官生柳荣在该行2023年三季度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在LPR下调、存量按揭利率下调以及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今年银行的净息差仍有下行压力,预计明年降幅趋缓。随着各类政策效应逐步释放,经济稳中向好,预计银行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均将出现不同程度的边际改善。

  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利率、压降负债成本来延缓息差缩窄压力、稳定收益水平,在当前仍有必要性。

  资产质量是银行的“风控线”,在加快推进智能风控建设、加大核销的处置力度下,六家国有大行不良率均出现下降,资产质量稳中向好。

  六家国有大行中,不良率最低的银行是邮储银行,在持续完善“全面、全程、全员”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推进智能风控建设的背景下金融,截至三季度末,该行不良率为0.81%,较上年末下降0.03个百分点。

  建设银行不良率为1.37%,较上年末下降0.01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农业银行、工商银行截至三季度末不良率分别为1.27%、1.32%、1.35%、1.36%,分别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0.03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0.02个百分点。

  为增强风险抵御能力,国有大行持续增厚拨备。截至三季度末,农业银行拨备覆盖率304.12%,比上年末上升1.52个百分点;建设银行拨备覆盖率为243.31%,较上年末上升1.78个百分点。

  同样,交通银行、中国银行也选择增厚拨备严防风险。交通银行拨备覆盖率198.91%,较上年末上升18.23个百分点;中国银行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195.18%,比上年末上升6.45个百分点。

  银行经营状况与实体经济表现相关性强。周茂华进一步指出,随着国内经济稳步复苏,宏观政策支持,企业经营状况持续好转,银行整体将保持盈利,加之国内银行不断提升经营效率,持续加大不良资产处置,银行资产质量将继续保持稳健。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五大上市险企“成绩单”跃然纸上,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569.78亿元,同比下滑17.37%。整体表现不如去年,主要受资本市场震荡和新会计准则切换影响。但各险企的寿险业务实现了稳健发展,新业务价值和新单保费普遍增长。

  2023年前三季度,五大上市险企合计归母净利润1569.78亿元,同比下滑17.37%(对比数据为按照新保险合同准则和新金融工具准则调整后)。五大上市险企日赚5.75亿元。

  从具体盈利情况来看,5家上市险企中,中国平安盈利最多,实现净利润875.75亿元。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人寿、新华保险分别实现净利润205.03亿元、231.49亿元、162.09亿元、95.42亿元。

  投资收益直接影响着险企的利润表现,三季报数据显示,各上市险企整体投资收益率承压,公布投资收益率的四家上市险企投资收益率均不高于4%。综合来看,各家险企的总投资收益率集中于2.3%-3.7%,净投资收益率集中于3%-4%。投资收益情况不如去年。

  具体来说,中国太保总投资收益率为2.4%,同比下降0.8个百分点,净投资收益率为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中国人寿实现总投资收益1099.97亿元,总投资收益率为2.81%,净投资收益为1483.4亿元,净投资收益率为3.81%;中国平安和新华保险的总投资收益率分别为3.7%和2.3%。

  对于未来的险企投资环境和投资情况,首都经贸大学农村保险研究所副所长李文中预测,当前市场利率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股市既是经济的晴雨表,也是风险的指向器。当前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不确定性增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会更加谨慎。

  寿险业务方面,今年前三季度,上市险企寿险业务复苏态势明显龙八国际,不少上市险企寿险新业务价值迎来了久违的双位数增长。

  具体来说,2023年前三季度,平安寿险及健康险业务新业务价值335.74亿元。可比口径下,新业务价值同比增长40.9%。中国人寿也表示,前三季度新单保费达1966.56亿元,同比增长14.8%,保费收入、新单保费、首年期交保费规模与增速均创近三年历史同期新高。新华保险前三季度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429.11亿元,同比增长3.7%,其中长期险首年期交保费220.31亿元,同比增长40.2%。

  对于寿险业务回暖,资深精算师徐昱琛向北京商报记者分析,首先是预定利率从3.5%到3%的切换,激发了消费者需求;其次是去年同期基数较低;再者,当前居民的储蓄需求较为旺盛,寿险产品具有一定吸引力。

  李文中也表示,国民经济今年以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为寿险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支持。寿险业发展转型取得了明显效果,迎来新的增长周期。此外,今年人际交流更顺畅,相较去年寿险营销环境明显改善。今年以来市场利率不断下行,使得寿险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增强。

  不同于寿险业务的回暖,今年前三季度,财险公司在理赔方面压力增大,“老三家”人保财险、太保产险、平安产险综合成本率有所抬升。

  按保费规模排序,人保财险前三季度实现原保费收入4095.7亿元,同比增长7.5%;平安产险保费收入为2259.32亿元,同比增长1.8%;太保产险保费收入为1484.55亿元,同比增长11.8%。

  综合成本率方面,三家险企综合成本率均出现了一定上升。其中,平安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9.3%;人保财险综合成本率为97.9%,同比上升1.7个百分点;太保产险承保综合成本率为98.7%,同比上升1个百分点。

  对于综合成本率变化,平安产险表示,受台风暴雨灾害影响,车险与非车险赔付成本上涨,同时车险客户出行需求恢复,以及保证保险业务受市场环境变化影响,整体成本波动。太保产险也表示,主要受上年同期低基数及今年大灾等因素影响。

  上市券商三季报悉数发布,10月30日晚间,中信证券、银河证券、中金公司等20余家券商相继发布2023年三季报,至此,A股43家上市券商的三季报正式披露完毕,最新经营数据也随之揭晓。多数机构在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但归母净利润则涨跌不一。

  上市券商三季报进入密集披露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发现,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超百亿元的券商共有13家,中信证券以458.07亿元的绝对优势与其余机构拉开距离。同时,还有华泰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海通证券的前三季度营业收入超200亿元,依次为272.29亿元、270.29亿元、254.83亿元、225.74亿元。在头部机构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也有红塔证券、华林证券的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不足10亿元,分别为8.76亿元、7.53亿元。

  此外,2023年前三季度,多数券商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大增。数据显示,在A股43家上市券商中,有30家机构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占比近七成。其中,西南证券涨幅最高,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8.85亿元,同比增长57.71%。与此同时,也有华林证券、光大证券等13家机构的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下跌,而华林证券的跌幅高达26.71%。

  归母净利润方面,上市券商的表现则进一步分化。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仅有中信证券的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达164.14亿元。此外,还有华泰证券、国泰君安、银河证券、招商证券、广发证券、中信建投等6家机构的归母净利润超50亿元,依次为95.86亿元、86.27亿元、66.03亿元、64.02亿元、58.1亿元、56.91亿元。但也有华林证券、中原证券等19家券商的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不足10亿元龙八国际,垫底的华林证券归母净利润仅为1.87亿元。

  不同于前三季度的营业收入大增,券商营收净利增速有所放缓。数据显示,三季度,上述43家券商的营业收入均为正,中信证券以高达143.07亿元的营业收入领先其余机构。但从增速来看,则有26家机构的营业收入同比下滑,占比超六成,其中,光大证券的跌幅超50%,同比跌55.62%,三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5.76亿元。

  而在归母净利润方面,有中信证券、华泰证券、国泰君安、光大证券、招商证券、银河证券、中信建投金融、国信证券、广发证券、中金公司等10家头部机构超10亿元,依次为51.08亿元、30.3亿元、28.86亿元、19.66亿元、16.75亿元、16.64亿元、13.84亿元、12.84亿元、12.72亿元、10.47亿元。从三季度的归母净利润增速来看,中信证券、银河证券、申万宏源、海通证券等头部机构均出现同比下滑的情况,表现相对疲软。

  事实上,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下滑并非仅出现在兴业证券身上。从该项业务收入来看,中信证券以210.51亿元拔得头筹,同期,另有3家券商前三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超过100亿元,分别是国泰君安、广发证券以及华泰证券,分别为111.81亿元、111、74亿元,110.83亿元。包括上述券商在内,共有10家券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超过50亿元,且几乎均被头部券商包揽。

  不过,前三季度,亦有10家券商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低于10亿元,值得一提的是,43家上市券商中,有超九成券商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其中中原证券、东兴证券、国元证券降幅均在30%以上。

  产业经济资深研究人士王剑辉对此表示,对于多数券商而言,手续费及佣金的下降对于整体业务影响有限,更多与市场整体行情变化有关。不过,对交易佣金手续费依赖度过高的券商机构影响较大。

  对于券商分业务收入上的变化,王剑辉解读称,市场行情弱化情况下,市场人气相对低迷,致使交易量下降,投资银行业务、经纪业务都会受到影响,同时与之密切相关的资管业务也可能随着市场趋势发展而变化。资管手续费净收入分化可能与各家机构对市场的判断不同有关。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各家券商间业绩差异除外因外,还需考虑内因,券商内部的合规管理、投研投入、投研能力也可能在业绩中有所体现。”王剑辉表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 媒体合作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