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八新闻

金融科技公司IPO加速合 规仍是关键龙八国际

2024-02-2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进入2024年后,金融科技类公司IPO进展再度受到市场关注。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根据中国证监会国际合作司披露的备案信息,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机构获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上市之旅更进一步。其中包括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并且为早前已提交上市申请的机构。有分析人士指出,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已步入常态化阶段,叠加宏观经济出现筑底复苏迹象,为金融科技公司IPO打开了新的时间窗口,建议机构围绕监管框架仔细梳理合规思路,以减少IPO过程中的各类不确定因素。

  金融科技类公司IPO呈现新动向。2月18日,证监会国际合作司发布了关于连连数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连连数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连连数字拟发行不超过205942000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作为所有境内企业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的必经环节,获取备案也意味着相关机构拿到了“入场券”。北京商报记者进一步统计发现,2024年以来已有多家机构获得境外发行上市备案。

  2024年伊始,财税类企业百望云获得了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随后在2月9日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此前,百望云曾于2023年6月28日递表,招股书于6个月后展现“失效”状态。

  针对当前的上市进展,百望云方面回应北京商报记者称,公司招股书失效属于港股拟上市企业进程中的正常机制,为拟上市公司财务审计数据过期,需要补充最新一期的财务数据,并不影响公司的上市进程,属于港股IPO上市流程中的正常情况。根据香港上市规则,公司财务审计数据过期,公司在3个月内补充最新的财务数据和资料后就可以继续上市进程。

  从业务模式来看,起身于财税数字化业务的百望云,近年来在小微助贷业务方面发力明显,主要通过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业务,为金融机构提供营销、导流、风控等服务。根据其更新版招股书,截至2023年9月末,百望云来自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收入为2.68亿元,在公司总收益中占比达57.2%,而财税数字化业务占比仅为27.6%。

  而助贷业务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拖垮了百望云的业绩。百望云招股书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百望云的营业收入为4.68亿元,净亏损为2.13亿元,同期公司毛利率由上年同期的41.4%减少至29.1%。

  对于上述情况,百望云在招股书中解释道,亏损主要由于就数字精准营销服务向营销代理支付的巨额转介费以及用于支持平台不断扩张的业务运营的员工成本。报告期内,公司向营销代理支付的大额转介费为1.65亿元,占同期公司总销售成本的49.7%。

  针对高额转介费,百望云则表示,公司期望从客户多元化的努力中受益,特别是公司其他服务的用户转化以及现有客户的口碑推荐,以减少对营销代理的依赖,进而控制转介费的开支。同时,公司促成销售的信贷融资产品的价值于往绩记录期间持续增加。

  除了百望云外,证监会于2月7日发布Youxin Technology Ltd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指出公司通过境内运营实体广州有信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有信科技”)提交境外发行上市备案材料,拟发行不超过230万股普通股并在美国纳斯龙八国际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

  金融科技专家苏筱芮表示,近年来,各类金融科技公司在产品、科技、场景应用等方面不断创新,一批头部机构充分借助自身的资源禀赋,选准赛道来强化市场竞争力,也因此初步具备了公开上市的基础。不过,提交相关材料仅仅只是IPO进程的第一步,能否完成上市还需要综合观察相关公司的业务可持续性、合规性等龙八国际。

  2023年以来,停滞已久的金融科技公司IPO呈现回暖态势,除了前述在近期获得备案的机构外,还有量化派、邦盛科技、分蛋科技、九方财富、第四范式、圆心科技等至少14家金融科技公司发起IPO冲刺,且主要瞄准了港股龙八国际、美股市场。

  除了金融科技企业本身的需求外,外部环境的变化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谈及这一情况,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指出,过去两年金融,受行业严监管及发展前景不确定性增大等影响,已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估值出现大幅缩水,无法给拟上市公司提供有效的估值锚,导致同类型公司推进上市的意愿不足。

  “现阶段,金融科技公司监管已步入常态化阶段,来自监管的不确定性下降,叠加宏观经济出现筑底复苏迹象,为金融科技公司IPO打开了新的时间窗口。”薛洪言补充道。

  不过,冲刺上市的机构不在少数,2023年真正完成上市的机构却仅有九方财富、第四范式。横亘在各金融机构面前的,仍是“合规”这座大山。尤其是涉及到助贷、消费分期以及催收等金融相关业务的机构,上市之旅面临更多考验。

  早前,在2023年2月第三次冲刺上市的量化派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2023年9月,量化派备案被中国证监会要求进行补充说明,其中就包括助贷业务规范运作。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助贷业务是否属于类金融活动、旗下“羊小咩”等平台存在大量用户投诉的原因、是否对本次发行上市构成实质障碍等。

  对于当前的上市进展,量化派方面则回复称,目前公司IPO在正常推进当中,暂时没有可以向外界披露的信息,相关信息以公开资料为准。

  而在百望云等机构的招股书中,也均提到了金融相关业务可能产生的风险。例如,百望云招股书中提到,数据驱动的智能解决方案需要访问海量的数据,若无法维持并持续扩展数据访问或访问受到新法律法规的制约,或是出现数据不准确、不完整等情况,都将可能对公司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苏筱芮直言,当前,以“云物大智”为代表的新技术正处于深化变革之中,对金融业务的赋能作用日益凸显,带动金融科技市场规模、商业模式日臻成熟。但随着金融行业数字化转型逐步迈入深水区,金融科技也逐渐出现“内卷”之势。但庞大的研发投入背后是否能够在预期时间段内获得可观产出仍值得考量、是否真实具备科技硬实力,也成为金融科技机构上市的掣肘。

  在冰鉴科技高级研究员王诗强看来,境内资本市场更青睐于科创型企业,对于金融科技类企业上市要求较为严格,因此这类机构更倾向于选择境外资本市场。此外,当前资本市场整体偏弱运行,恒生指数、上证指数等都处于近十年的较低点位,新股上市可能导致存量股股价继续下调,监管部门对于新股上市更为谨慎。

  随着近期部分金融科技公司更新上市进展,金融科技类公司IPO能否顺利成行再度受到市场关注。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当前境内赴港上市的金融科技概念公司共计19家,其中包括汇付天下和中新控股两家已退市机构,2022年以来,奇富科技、陆金所控股、九方财富、第四范式相继完成在港上市流程,前两者为二次上市。

  回望过去几年金融科技类企业的发展,从“金融”到“数科”再到“科技”,“去金融化”成为这类机构的一致路径。金融科技机构本身将业务聚焦在提升科技实力方面金融,尤其是随着ChatGPT的大火,大模型、人工智能受到更多关注。与此同时,其业务模式也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助贷和金融软件服务商上,而是转向了提供更为全面的金融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和运营服务。

  北京商报记者从一拟上市金融科技公司从业人员处了解到,在谋求上市过程中,公司业务正在逐步弱化金融业务,并向科技公司靠拢。

  薛洪言表示,经过大浪淘沙,现存金融科技公司基本都找到了盈利模式,发展路径更加清晰。此时推动IPO上市,既是优化内部公司治理,强化员工持股激励以及满足老股东退出需求的必要,也能在相当程度上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声誉,同时筹集资金加大科技投入,为基于金融大模型的新一轮行业竞争做好准备,一举多得。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 媒体合作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