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八新闻

龙八国际《金融赋能养老服务生态研究报告(二〇二四)》发布:七成以上人身险公司开启养老业务战略

2024-05-13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养老金融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后,已成为金融业的重点工作。保险、银行、信托、基金等金融主体纷纷响应,探索布局养老金融创新模式龙八国际。而推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高质量发展,龙八国际被认为是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的关键。

  5月10日,由养老生态30人智享荟主办的首届中国养老产业金融街论坛在北京举行,与会嘉宾围绕“银发经济暨养老服务生态建设”,立足健全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构建多样化养老服务格局,共同探讨银发经济、养老金融、养老服务生态建设综合解决方案。

  原银保监会副主席梁涛表示,保险业在养老金融发展中有重要作用,要在筹资、龙八国际投资和支付等方面参与养老金融建设,做好养老金融大文章。梁涛认为,为推动养老产业健康发展,有几方面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第一,要坚持轻资产运营。保险业自持和自建养老社区,在保证服务质量、有效运行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也容易产生资本金承压等问题,使偿付能力受到影响。因此,除头部保险公司外,其他大部分险企应通过与专业养老机构合作的方式参与养老产业。

  第二,要推动完善养老服务相关标准。下大气力推动养老服务标准化建设,首先要推动建立统一完善的伤残等级分级标准,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机构护理标准。同时要建立养老服务市场监督机制,加强对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的监督,督促其严格执行管理评估标准。

  第三,要建立养老综合服务平台。一是建立一个养老信息平台,将所有养老相关信息结合起来,用市场数据进行比对,必要时可以保险业或是养老行业的名义进行集采,降低经营成本。二是建立一个养老服务的价值指数。

  第四,要关注护理队伍建设。随着上世纪60年代出生高峰人群中每年近2000万人陆续退休,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护理队伍供求紧张状况越来越突出。解决这个问题迫在眉睫,关键是破除“护理人员是伺候人的”理念和树立护理人员专业形象。建立专业学校和院所,加大培训力度。提高护理员待遇,提高行业吸引力,为养老生态健康发展奠定人力资源基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从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情况出发,就长期护理保险的功能定位、运行模式、保障模式、筹资模式和服务模式等进行探讨,并表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定位要“两阶段推进”金融,希望尽快结束试点并推向全国。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胡宏伟认为,生育率持续下降,抚养比持续上升,大规模劳动力外流导致“养儿防老”的人口学基础已经瓦解。因此,要加强国民养老财富保障,第二和第三支柱应当与第一支柱均衡发展,承担不同的保障作用。

  本次论坛上,主办方还发布了《金融赋能养老服务生态研究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从金融机构视角出发,探索金融与养老生态结合点,以期构建金融机构在老龄化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显示,保险业赋能养老服务生态方面,70%以上的人身险公司开启养老业务战略,通过自建、租赁、合作等方式布局养老产业。特别是千亿保险业务收入的头部保险公司,90%都开始进军养老产业,以期在负债端与客户需求相匹配,在资产端获取养老产业中长期投资收益。

  银行业方面,政策性银行通过贷款支持、参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支持养老产业发展。大型国有银行通过贷款业务参与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工作,并通过对银行网点进行适老化改造响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龙八国际。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和城商银行一方面协同母公司其他金融牌照机构金融,综合性开展创新养老金融业务探索;另一方面以分行为主体,整合区域养老产业资源,服务银行客户。

  信托业方面,《报告》统计的55家信托公司中有25家布局养老产业,占比45.45%。其中,营收过百亿的两家信托公司涉及养老产业家庭信托产品。

  《报告》指出,金融赋能养老服务生态发展面临的挑战包括:养老金融存在“重产品销售,轻投资赋能”现象;搭建养老服务网络缺乏专业、中立的第三方养老顾问/管家团队;嫁接养老服务同质化,整合供应商能力不足。

  《报告》提出金融赋能养老服务生态发展的可行路径:精准客户画像,识别客户需求;依托资源能力,形成差异化路径;合作或自建养老顾问、管家团队,保障养老服务规划和解决方案落地;资产负债双向驱动、社区居家和产业链延伸是方向。(记者 朱艳霞)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