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八新闻
龙八国际推动银行理财资管提质增效
龙八国际龙八国际作者:田 轩(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不久前发布了《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系统总结了2023年上半年我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情况。当前,银行理财市场对于金融市场功能发挥,具有“双肩挑”的重要作用,在资产端为实体经济融资构筑起重要通道,在负债端为投资者创造可持续的价值回报。
随着我国金融监管筑底线、防风险思路的不断深化与延伸,近年来,我国银行理财业务在监管制度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基本告别了过去爆发式的规模扩张,业务发展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层面,随着“资管新规”下一系列配套制度相继出台,银行理财整体监管架构更加成熟,业务运行机制更加健康有序。风控层面,“刚性兑付”、多层嵌套、“影子银行”等存续问题逐步改善,业务风险防控能力有了明显提升。产品层面,除传统产品外,银行理财进一步丰富现金管理类产品、养老理财产品等品类,拓展代销渠道,推出了面向中小银行、村镇银行等多种产品选择,并通过推出“跨境通”等业务、成立合资公司等进一步加大海外布局。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3年上)》的数据,截至今年6月底,我国净值型理财产品存续规模24.31万亿元,占比为95.94%,较去年同期增加0.85个百分点。
在实现自身做优做强的同时,银行理财促进实体经济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高质量发展的功能不断强化。截至2023年6月末,银行理财产品支持实体经济资金规模约19万亿元。长三角、京津冀、西部大开发、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理财产品资金规模超过5000亿元,ESG主题理财产品存续规模达1586亿元,投向绿色债券规模超2300亿元。银行理财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资管产品,统筹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服务共同富裕两大目标,实现好商业银行稳健经营和资本市场高效运行的平衡,是新时期的新使命、新目标。
客观上看,对标更高水平的发展目标,我国银行理财仍面临亟待解决的结构性问题。首先,银行理财业务的投资者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占比超过95%。个人投资者专业能力不强,风险意识及防控能力不足,这对于市场长期稳定将产生一定影响。其次,目前银行理财权益性投资产品占比仍然较低,仅3.14%,且规模未呈现明显增长,直接融资比重提升工作任重道远。最后,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转型面临阻力。仍有部分存续产品未完成转移,2022年底,仍有278家银行机构有存续理财产品,规模达5.41万亿元,占比达19.57%。由于银行理财与货币基金、债券基金、债券市场等存在传导机制,随着外部宏观环境及政策变动,可能出现“破净潮”和“负反馈效应”,阻碍市场的净值化转型龙八国际。对此,需要从多个方面作为重点抓手,进一步激活银行理财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和作用。
要丰富产品管线布局。重点加强权益投资策略产品供给,强化投研体系建设,并拓展与券商、基金、保险等机构的合作,强化资本市场、衍生品市场等的服务能力。加大养老理财产品业务拓展,助力我国养老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对外开放,通过设立海外机构、推出跨境理财产品等方式,为投资者做好全球资产配置。
要将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做深、做实。加强投资者教育,根据投资者风险偏好,提供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和个性化、专业化服务。引导投资者逐渐消除刚兑预期,强化信息披露,增强投资者风险防范能力。
还应进一步提升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根据我国新发展阶段工作要求,聚焦产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中小企业发展、低碳转型、共同富裕等关键领域,精准对接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引导资金投向重要环节、重点企业。
此外,要在产品和客户两端同时发力,加强风险管控。在实现理财产品规则规范化,强化理财机构流动性管理,加强内控管理和风险防控体系建设要求,严防市场风险、信用风险理财、操作风险的同时,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在通过政策引导投资者风险防范理念的基础上,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畅通投资者维权通道,提高对市场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
我国始终主动实行扩大进口的战略和政策,连续举办进口博览会,倡导开放合作,与既往的贸易保护理论和政策主张存在根本差异,为维护开放的世界经济注入了强大动力。
面向未来,要进一步扩大“朋友圈”,绘制好“工笔画”,对接好“硬联通”与“软联通”,秉持包容、合作、共赢的原则,为实现民族复兴和推进全人类的福祉而努力奋斗。
文化交流很重要,我们在讲“一带一路”的时候,也需要讲“共建国家”给我们带来的好处。其实我们面临着如何正确对待自己的问题,“一带一路”不是单方面的施与,而是双向的或多向的互利。
我们必须要全面把握东北向北开放的历史使命,通过推动东北亚次区域、国别合作,破解东北亚各国战略意图和利益不同、战略互信缺失的困境。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同比名义增长10.3%,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提升至41.5%,数字经济成为我国稳增长促转型的重要引擎。
坚持以习法治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准确把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的时代内涵和实现路径,是新时代新征程把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法治建设推向前进的必由之路。
习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回答了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形成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
深刻的理论来源于人民大众的实践,只有不断拓展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用“大众话语”说清“理论话语”,理论才能真正变成人民群众手中的尖锐武器。
“千万工程”把村庄整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以乡村经营为抓手,持续打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将生态红利变为民生福利理财。
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我们仍需抢抓“十四五”应对窗口期,战略上保持定力,战术上灵活机动。在强化养老龙八国际、托幼、家庭支持政策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房地产市场调控。
中国正在打破西方对现代化标准垄断,探索出一条不同于西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路,创造属于自己的发展经验,为现代化理论作出重要贡献。
人是经济社会发展全要素投入中最具活力、最具创造性、最具能动性的要素,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社会可持续的内在要求。
五个坚持明确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处理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产业发展与转型升级、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国内与国际间关系的重大原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行动指南。
统筹粮食安全与活化乡村经济是未来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亟待通过深化耕地保护模式的创新,探索面向多元价值诉求的耕地保护新途径。
在稳经济政策措施的持续发力下,无论是需求还是供给都处在逐步恢复中。鉴于需求不足是一个时期以来影响经济运行的明显制约因素,因此需求改善较之供给改善更能有利于经济运行。
通过建构共同体记忆和一定的情感叙事策略,彰显出我们党对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历史经验和新时代新征程的新赶考之路具有坚定的历史自信。
十年来的网络立法,涵盖数字中国、数字社会、数字政府等各个领域,辐射企业、社会组织、个体等各类主体。网络立法的进程与网络深度嵌入经济社会生活的步履同频共振。
平台经济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就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国际竞争中大有作为。平台经济是数字经济的典型业态,是引领经济增长和推动社会发展的新引擎。
中国特色第三次分配是在道德力量、文化因素、价值追求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实现社会财富资源在劳动人民各阶层、社会各主体之间,由盈余方向短缺方流动或盈余方与短缺方共享的资源配置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