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八新闻

金融什么是理财?龙八国际怎么理财?

2023-06-12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但是龟哥嫌利息太少,不符合自己高贵的气质,于是琢磨着有没有一个利息多的。

  龟哥把钱给这些金融机构,然后它们拿着钱去投资,赚了钱再连带收益,一起还给龟哥。

  这类产品中的钱,一般都是借给个人、企业,或是用来买国债、玩银行票据去了。

  温馨提示:根据最新的相关规定,理财产品在销售中不可以承诺保本了。但保本作为一种简易分类,用来指代本金风险极低的投资组合,仍然是很便捷的分析方式。

  简单说,当你需要买一些商品,而手上没有足够的资金,通过自己不断努力而获得相应资金的过程,就是理财。总而言之,理财的行动目标是根据自身资产规模和时间,合理的规划你的收入、支出,实现最大化收益。理财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生的财务自由,让你的非工作劳务所获得的收益即可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不用工作也能活得很好。

  理财要领:提前投资,延后消费。延后消费已经在支出的课程中讲解过,尤其是贬值快的商品。至于投资,我们接下来将会着重讲解。但是请务必记住,及早存钱,尽早投资。这绝对是第一要领!

  了解理财投资,不得不说的就是风险了,毕竟即使是稳赚的产品,也只是相对风险低很多而已,无法完全地规避风险。风险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投资收益小于货币贬值速度金融,虽然在赚钱,但是赚的钱赶不上通货膨胀。第二种是投资亏损,不但没有收益还使得本金有所亏损。收益和风险成正比,有些风险可以规避,但是系统风险基本面风险很难避开,比如金融危机、战争等等,只能尽量减少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短时期内的上下波动并不一定就是风险,因为波动的结果并不一会一定带来损失。若是将时间线延长,则波动就不存在或者异常小了。稳赚理财助手将波动分为三类,第一类波动是每日存在的,无法准确有效的预测;第二类波动是由市场广泛上下运动造成,可以猜测得到;第三类波动是由基本面引发的,可以通过规律预测,进而规避风险,甚至利用波动取得收益。

  再者,及时评估自己的风险等级,参考评估结果选购适合自己的理财品类和产品也很重要。

  因为你没跑赢CPI!CPI(Consumer Price Index)指的是消费者物价指数,是衡量货币购买力的重要指标。可以简单理解成,你的钱购买一定产品的能力。CPI =(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100,若大于100则是上涨,代表现在的金钱购买力下降了。假设2006年购买对应商品价格为2000元,而2016年需要2500元,则2016年对2006年的CPI=2500/2000*100=125,也就是上涨了25%。如果这期间你的收益增长未达到25%,则即使你钱有增加,但是实际上还是“变少”了。

  所以闲置资金理财投资是非常必要的选择。通过增加投资的本金、投资时间(复利计算收益惊人)、投资收益率,可以有效的提高理财收益,战胜CPI增长速度。理财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生的财务自由龙八国际,当你哪一天不工作也能凭借理财收益养活一家子的时候,就是财务自由了。理财被动的利息收益就能维持家庭开支所需,并且不需要再为了钱而工作,可以去做更多自己喜欢的事情。拥有高净资产,保持净现金流入,又有一大把闲暇时间,这样的人生谁不想要呢!

  到达最终目标总是需要很漫长的过程,将目标细化,一步步达到最终的财务自由。你需要将近期目标列出来,比如结婚花多少钱,生小孩花多少钱,保险应该买多少等等。然后计算你要实现这些目标,凭借你现在所有的资金和收入,需要多久才能完成。如果无法完成,则可以调整目标。有了适合自己的清晰目标以后,接下来就是实践目标实现了,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理财产品组合,如果对理财不够了解,也可以寻找合适的理财师完成投资计划。

  觉得很难?差不多就行?不不不,理财注重的是过程中对理财对自己的认知理解,所以一定要行动起来才能体会到理财的艰辛与乐趣。你会发现,最后自己不仅学会了理财,更清楚的了解了自己的需求,还收获了大笔财富!这或许就是理财带给我们最好的财富吧。

  用什么样的理财方式,满足未来怎样的支出,这是制定投资理财策略的根本出发点。

  很多人不懂理财,或理财失败的原因,就是选择了错误的方式,去满足支出需求。

  理财是一种手段,未来的支出则是目标,如果我们对目标把握不清晰,分析不透彻,那么以此为基础选择的投资理财决策,就是在错误的方向上越走越远。

  如果不知道你的投资是用来做什么的、未来用于何处、你做这件事情是否急迫、占你资产的比例等等信息,那么我给出的建议和瞎蒙没什么区别。

  我介绍的是如何从零开始构建一套自己的投资理财策略,并给出针对不同人群的建议。

  这个市场上为了投资而投资、为了理财而理财的人是少数,我们把钱留下不马上花掉,都是为了在将来的某个时间段花出去。

  因此制定一个投资理财策略,第一步是对我们的支出做出估计,然后看看我们的钱应该如何通过投资满足这些支出,然后每年根据情况调整支出,并进行投资理财的对应调整。

  场景一:还有几天就要交下半年房租了,账户上的钱恰好就是半年房租多出一点,请问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投资股票或者基金么?

  当然不能,即使最顶级的投资高手,也不能保证资金在几天的时间里面投资股票基金万无一失。

  场景二:手里有 5000 块闲钱,准备给自己换一台电脑,或者投资基金股市,搏一台性能更好一点的电脑。这个时候可以投资么?

  是可以的,首先买电脑也不是不买不行,如果真的出现了短期亏损,可以再多等等、多看看;其次,如果线 个月确实需要换,闲钱+工资也能应付。

  当然,这个时候投资,不能去投资那种有可能一个月就能亏损 30%-40% 的产品。

  场景三:手里有 1000 块钱,想通过投资试试运气,看能不能买一双自己喜欢的收藏款球鞋、水晶摆件。当然,如果最后不买也可以,1000 块钱本身也想不出需要花在哪里。可以投资股市或者基金么?

  如果都是问投资某某基金、某某股票,上面三个背景,我会给出完全不同的答案。

  日常基本需求属于必须要支出的项目,基本日常衣食住行、学费,这些支出的特点是没有太多「弹性空间」,很难延后或者降低标准。

  在实操过程中,观察一下过往生活支出的情况,很容易总结每周、每月、每个季度、每年的支出节奏。

  看病和父母养老这类支出,属于非定期支出,但时间比较有弹性。这类支出可以按年进行估算。

  日常生活里有很多支出是有钱就多花点、没钱可以少花点;或者是有钱就花、没钱就再等等。

  比如旅游,手里有闲钱可以去比较远的地方,要是账户里资金紧张,也可以在周边和城郊转一转,要不就是等到多攒些钱再去旅游。

  这类消费频率并不高,类似买衣服、聚餐之类的支出,按月估算已经足够了。对于换家具、买车这种一年都遇不到一次的,估算大概几年后会支出就可以了。

  特别要注意的是,对于可降档的支出来说,我们需要想明白降档可以「降到什么程度」。

  比如买车,有的人预算可以在 15 万-25 万浮动,而另一些人只愿意在 18~22 万浮动。时间上也有「降档」的概念,比如有些人买车,最多可以多等上 2~3 年,有人可能只愿意多等几个月。

  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消费梦想」,比如来一次超豪华的大餐,买一个奢侈品,来一次海外深度高端游。

  我们可以在自己的支出清单上列出几项,时间难以估计的话也可以不用特别注明。

  金融市场不发达的时候,主要靠存钱来应付,现在我们一般都是用各类保险来解决。

  看着挺复杂,其实就是一个家庭支出预算,和多数人日常使用的预算不一样的是,我们在这里把不同类型的消费进行了区分。

  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三类支出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来说都是个性化的。对有些人来说,也许每年两次去外地旅游属于「必需支出」,而对有些人,则根本不怎么愿意旅游。

  总之,花点时间记录一下自己支出的情况,按照自己的喜好和理解,每年调整一下这个计划表就可以了。

  在实操过程中,用自己的支出计划减去估算的工资、奖金、股权等收入,会得到支出缺口。

  我们目前看到的金融产品,按照风险等级可以分为 R1-R5 五个级别,可以分别来满足上述几类需求:

  R1: (谨慎型)低风险类产品,货币基金、国债、存款类产品属于这类产品;

  R2: (稳健型)中低风险类产品,高等级债券基金、大部分银行理财属于这类产品,2022 年全面开始理财产品净值化以后,R2 产品在投资过程中也会出现浮动亏损;

  R3:(平衡型)中等风险类产品,长周期及高风险等级债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部分股票型基金属于这类产品;

  自己投资股票,按照投资目标不同,绝大多数风险等级约为 R3-R4,如果自己交易期货期权,风险等级属于 R5.

  具体的风险收益特征在网上介绍得比较多,给大家上 2 张直观的图,在这里我选取了几个典型的指数作为样本。

  第一张是过去 10 年,各大类型资产的年度涨跌幅,我的排序基本上是按照风险从低到高进行排序的。

  我们买各类金融产品的时候,都会在说明书中看到产品投资的方向,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不同风险的资产,不同年份的表现差异有多大。

  第二张图是 2022 年各个月份,各大类资产的月度涨跌幅,特别注意的是国债和中短债虽然全年收益截至 2022 年 11 月底是正的,但在月度数据中,仍然出现过单月下跌,龙八国际这也证明了,R2 级理财产品确实无法在净值上体现「保本」。

  首先是越需要被满足的支出,越要用低风险产品来满足;其次是投资时间越长,越可以使用风险较高的产品。

  对于有特定期限的银行理财产品来说,投资期限已经写在产品介绍里了。投资的周期要小于等于我们使用资金的期限,如果我们半年后准备买手机,当然就不能投资 1 年期或者 2 年期的产品。

  股票和基金没有产品投资期限,按照我们自己的支出计划,再深入考虑股票和基金的具体策略即可。

  比如买手机,手里有 3000 块钱,想搏一搏,看看明年有没有机会买个 3500 的,同时也接受到时候亏损,晚两个月用工资补齐。那就针对性地寻找 1 年内,股票和基金对应的投资策略。

  这时候需要短周期投资策略,比如趋势投资,比如困境反转这类,做长期价值投资可能就不合适了。

  预期收益决定了我们的投资能否解决支出缺口,或者为了解决支出缺口我们需要投入多少本金。

  对 R1 和 R2 类型投资来说,预期收益要么是国家规定(比如央行规定的利率),要么产品说明中可以找到,很好计算。

  而 R3 及以上类型的投资,并没有预期收益的明确展示,需要我们自己计算。

  周期过长,宏观经济变化比较大,参考意义弱;周期过短,则有可能被股市和债市的牛熊短期走势影响。

  比如下面这只基金过去 5 年(2017-2021)平均年化收益就可以这么计算:

  2021 年-2022 年,很多基金营销内容都用过去 1~2 年的收益率作为预期收益的指导,表现是挺优秀的,但这几年恰好是基金牛市,把短期业绩作为预期收益,很容易被误导。

  风险的衡量有很多种方式,R1-R5 标准是一种,但不够直观;上面的那张彩色的图也是一种,但计算比较复杂。

  对普通人来说最具有参考意义的是「回撤」。也就是历史上,在最不利的情况下,某个产品会让你亏损多少。

  对于可降档支出来说,回撤数据能够帮助我们分析这只产品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会不会击穿我们的支出底线 年之后换车。

  投资也遵循买东西的基本原理,同样的产品,便宜的时候买就能获得更大的预期回报;贵的时候卖掉,就能锁定更多的收益。

  很多投资者在进行 R3 及以上等级投资的时候,经常出现「坐过山车」的现象,投资过程中浮盈很多,但因为没有及时兑现,等到最后卖出的时候反而没赚到钱,甚至亏钱。

  长周期投资受到利率环境影响较大,在利息较高的时间锁定一个长期稳定回报,也需要分析研究。

  关键问题是,金融衍生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和我们常见的股票、债券,有很大差别。这种差别造成了,如果没有丰富的投资经验,投资者很容易因为理解错误、投资能力不足,造成亏损。

  考虑金融衍生品的买卖点,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果平时没有特别多的时间,不建议普通人参与。

  R1:无需跟踪,到期重新根据策略选择产品即可;如无固定期限,可以在定期调仓时重新选择产品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时不在枷锁之中。这个枷锁,其实就包括金钱的枷锁。但是金钱,在今天资本构建的社会,也可以意味着责任,意味着更好地机会,更宽广的视野,更井井有条的人生。

  我在和我的用户沟通的时候就发现,有一类用户的想法很奇怪,他们认为:理财没什么用,因为收益一般不多,既然收益不多又何必花心思去打理呢?不如去买买买,来的更快乐一点。

  对于这种想法的人,我想告诉你:如果不在乎钱,不在乎你认为“一点点”的收益,那么钱会离你而去。

  首先,我们谈理财,虽然根本上是为了除了我们的劳动收入外,能够有收益的增加,但是理财的学习过程本身,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很多。有很多人觉得,理财就是买股票、就是搞各种投资,最后一夜暴富。这还是不可能的,这也不叫理财,这是赌博。理财的真正目标是,在个人能够承受的风险范围内,尽可能地获取多的收益,让钱为自己打工,让手里的每一分钱,不管是放在银行也好、放在股市也好、放在债券也好,对自己都是有意义的,不浪费的。比起那些把钱放在银行“站岗”的人来说,好的理财者的钱从没闲置过。

  我们学习理财,也是学习一种思维。举个例子,你看世界杯吧?比如巴西对阵墨西哥龙八国际,多数人都是买巴西赢,但是有些人想玩玩,又想尽可能减少亏损,怎么办呢?我们可以利用理财思维。比如说,经预测,巴西有80%的可能赢球,20%的可能被淘汰,且押墨西哥的赔率较高,不妨你就用自己准备押注的钱,8成放在巴西,2成放墨西哥,这样,大概率我们可以赚一小笔,即使墨西哥真的赢了,因为赔率较高,我们的2成也会有所收获,尽可能保本了。

  当然,生活中也有其他理财思维的应用,比如你最近困难,你就有必要想想,这段时期究竟花费多少才合适?哪些开支是不必要的?采取何种理财方案最有效?收支保持什么比例生活质量最高?要不要贷款?及时用理财思维思考这些问题,更有利于权衡利弊、合理决策。

  假如把钱无计划、不节制地消费掉,你就选择了贫困;假如把钱用在长期回报的项目上,你就会进入中产阶层;假如把钱投资于你的头脑,学习怎样获取资产,财富终将成为你的目标和你的未来。一个例子,是我亲身体会的。我上学的时候有两个室友,当初大家都是学生,家庭条件差不多,也都没什么钱,但是现在,10几年过去了,他们俩的财富情况差了10倍。我的舍友A,因为对钱没概念,为了给自己开一个小店,拿了妈妈的房子做了抵押,结果没管理好负债,店铺倒闭了,工作也不稳定,现在每月只能还最低还款额,未来几年全是还钱的日子,人老了好几岁。另外一个舍友B,为人很机灵,喜欢琢磨金融,管理钱、做投资都很有一套自己的哲学,毕业后几年买了车,生活一直很独立。他们之间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对钱的管理能力很强,有一套完整的理财思维体系,另一个则没有。

  但是我们也不用多么精通理财,毕竟有基金经理这样的角色来帮我们做专业的管理了,我们只要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思维就好。

  如果你觉得,我说的道理你都懂,只是仍然有所疑虑,那我们再说的明白一点——你的疑虑,说白了就是懒、怕、贪。

  懒,是因为你觉得学习理财、每天算钱是一件麻烦的不行的事情。你可以花一个小时纠结口红色号哪个更好看,花两个小时和朋友找附近哪家餐厅好吃,但是说到理财,就不愿意了,记录自己的花销等于让自己面对“乱剁手”的坏习惯,总结自己的盈余等于让自己面对现在资产有限的窘境,这些都太麻烦了。其实这些都是你给自己上的枷锁,现在有很多好看好用的理财软件、理财手账和理财平台,与其买些可买可不买的小玩意,不如把大的消费目标(例如买车、高额的考试费或者换新电器)都记录下来,算算理财多久可以实现。把你从一开始的不适应、不习惯的理财行为变成为一种自然的习惯。养成一种长期习惯后,你整个人的理财心态和行为都会变得自然,不需要强迫,你也不会再懒了。

  怕,是因为很多人觉得,理财意味着面对亏损。其实多数成功的理财者,长时间来看都是盈利的——这个盈利,除去学到的知识和思维习惯之外,还有实实在在的钱。资产有多种配置方法,可以适配到每一个理财者,就算你是一个不喜欢风险,只想要稳健收益的理财者,我们也可以满足。给大家举个例子,理财中有一种策略叫做cppi,意思是固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这种策略的基本思路是将大部分资产投入固定收益证券,以保证到期时能收回咱们的本金;同时将剩余的小部分资金乘以一个放大倍数投入股票市场,以博取股票市场的高收益,一旦赚了钱,我们的收益还会不错。

  举这个例子,就是想告诉大家,金融市场里五花八门的产品不是白白设计的,怕,并不是问题。

  最后一个顾虑——贪。这就是我之前说的,觉得一点点收益不能满足自己的那类朋友。对于这类朋友,咱们用钱说线%。

  我们就假设是13%吧,你今年30岁,你的家庭存款有10万,如果你能每月存下3000,会怎么样呢?也许你想,就算存十年,120个月,加上之前的10万,也就是46万吧!还能像房价一样翻倍吗?其实还真能!理财的过程我们最好的朋友是复利,复利会让收益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十年后,我们的钱以13%的年利率计算,会变超过100万。(注:为简化计算,年利率13%合算成月利率为1.08%)

  就算你现在没有每月拿出3000元的能力,也没有关系。我的一个客户最近和我和我讨论市场的时候说道:“以前没想过的一件事,现在真的发生了——我的理财收入你知道有多少吗?是我工资现在的一半!只有我现在不出什么大问题,靠着理财收入和保险,我就是失业了,退休了,都可以高高兴兴养老了。”这让我突然意识到,是啊!年纪越大,储蓄越多,工资的结余也会越多,能用于投资的资产也就越多。这些储蓄会让你比和你挣差不多工资的同事们活得更有生活质量。

  你知道吗?根据康波理论,每个人都有黄金的30年,在这30年里,每个人的人生可能会经历3次重大投资机会,抓住一次,就可以提升自己的阶级。这是著名的康波理论。一次大的财富积累,来源于经济周期运动的时间给你的机会,和你是否具备了准确抓住机会的能力。学习理财,也是为了你有能力抓住人生机会。试想一下,如果你已经40岁,你的人生可能已经错失了2次机会,只剩下这最后一次了,说句很俗气的话,“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如果你没有准备好,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财思维体系,即使机会来了,你也可能不会看到,就像是几年前房价刚开始涨就卖掉房子的人一样,后来,他们发现可能再也买不起原来那套房了。

  股票,一提起股票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往往是炒股,其实炒股只是投资股票的一种方式。另一种参与股票投资的方式则是基金,相当于把钱交给基金管理人来打理。股票的特点是波动大、不保本、不保收益,但是股票的长期预期回报是所有资产类别中最高的。大部分投资者认为的「高风险」是可以通过投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的,如何投资股票基金是投资部分讨论的重点。

  • 债券基金,投资债券。收益略高于货币基金,预期年化收益率为 6% 左右,短时间内存在亏损的可能性,但是持有半年以上基本不会亏钱。

  • 其他基金,比如投资原油、黄金,也有投资房产的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

  这里还要专门解释一下大家热议的指数基金,指数基金只是基金的一种新形式,本身并不代表投资种类,指数基金一样可以是货币基金、债券基金、股票基金或者其他基金。相比于普通基金,指数基金最大的特点是减轻了基金管理人的工作量,大幅度缩减了基金的管理成本,而这些省下的管理成本就变成投资者口袋里的收益。正是因为这样的特性,指数基金近来越来越受欢迎。

  严格来说,这部分才是我们真正用来投资的钱。前面三个步骤——紧急备用金、保险和 3 年内要用的钱,一次性准备妥当,以后就可以完全放手,一劳永逸。但是长期投资这部分就要稍微费点儿心思了,建立和维护长期投资组合将占据未来理财的大部分时间,我们也会用很大的篇幅讨论这个问题。相比于紧急备用金和稳健投资这些确定要用掉的钱,长期组合的最高目标是「永远用不完」,也就是财务自由的状态。

搜索